
心跳节律是有规律的。如果心脏跳动不规律,我们称之为心律失常。由于心房颤动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,冠心病、高血压和人口老龄化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渐上升,心律失常已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。患者每天触摸静息状态下的脉搏速度,了解静息心率的变化,从而预防心律失常。
预防心律失常风险7点
1、经常触摸脉搏:每天触摸静态状态下的脉搏速度,以便了解其静态心率的变化。静态状态是指在安静、清醒、空腹状态下,不受精神紧张、肌肉活动、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。最好在早上醒来时平躺在床上进行自我测试。每分钟的静态心率55~70次为宜,过慢或过快都不利于健康。
2、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心电图、电解质、肝功能、甲功能等,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影响电解质和器官功能。用药后,应定期随访,观察用药效果,调整用药剂量。
3.生活要有规律: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,保证睡眠。因为失眠会导致心律失常。适量运动,量力而行,不勉强运动或过度运动,不做剧烈竞争活动,做气功,打太极拳。洗澡水不要太热,洗澡时间也不要太长。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,保持大便通畅。定期定量饮食。控制性生活,不喝浓茶不吸烟。避免感冒和感冒。不要紧张 。
4、合理饮食:在三餐中,用鲑鱼和鲭鱼代替牛肉、鸡肉和乳制品,可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;同时,增加了Ω-3摄入脂肪酸,而Ω-3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严重心律失常。此外,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也是非常必要的。一些专家认为,每天摄入少量咖啡因(不超过300毫克,大约等于3杯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)不会造成严重的心脏问题;但如果超过这种饮用量,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。
5、合理用药:心律失常治疗强调药物个性化,部分患者往往愿意接受患者的建议,自行改变药物和数量。这是危险的。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,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。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会导致心律失常,因此应尽量少用药,以实现合理的兼容性。
6、预防诱发因素: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、焦虑、忧郁,严重关注,频频求医,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。而完全忽略病因、诱因的防治,常造成喧宾夺主,本末倒置。常见诱因:吸烟、酗酒、过劳、紧张、激动、暴饮暴食,消化不良,感冒发烧,摄入盐过多,血钾、血镁低等。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,总结经验,避免可能的诱因,比单纯用药更简便、安全、有效。
7、情绪稳定:保持平静稳定的情绪,放松,不要过度紧张。精神因素中特别紧张的情绪很容易导致心律失常。因此,患者应以平静的态度对待,避免过度快乐和悲伤。
温馨提示
倘若您想了解更多预防心律失常风险的7个点_哈尔滨市治疗心律失常哪里好相关信息,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: 0451-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。